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根據漳州一中歷屆改革與發展規劃,不斷更新歷史教育觀念,貫徹“傳承文明,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歷史教研組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歷史學科課程文化建設,提升歷史學科教育質量,建設在省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優質歷史學科課程。
二、總體目標
通過多年時間的努力和探索,以一流的學課程管理彰顯依法辦學,以一流的歷史教研組課程文化提升學科品位,以一流的師資確保歷史學科的發展,把歷史學科建設成學生喜歡,教師主動發展,教育質量優良,管理科學高效,文化氛圍濃厚的可持續發展的、有自己特色、有品牌優勢的省內一流的學科課程,引領區域歷史教育教學的發展。
1.要以學生為歷史學習主體,以教師為專業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歷史學習主動性;關心每個學生,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歷史學科教育教育,促進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核心素養的形成。
2.堅持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德育導向,把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歷史學科學校教育全過程。創新歷史學科教學與德育結合方式,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與世界文化視野,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大幅度提升自我人文主義情懷。
3.要把歷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作為歷史學科課程文化建設的強大動力,創新歷史教師培養體制、歷史教學常規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歷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嘗試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歷史學科課程文化建設的活力與效益。全面貫徹“全面發展,突出個性”的人才培養方式,強化常規工作,進一步完善歷史校本教研制度、歷史德育、歷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禁毒教育等課題研究制度,構建學生歷史知識與素養發展的平臺,使歷史學科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發揮獨特作用。
4.注重歷史學科教育內涵發展,積極參與建設書香校園、文史校園建設。以積極向上的校風、學風、教風為核心的精神文化為指引,完善歷史教研組制度文化和歷史專用教室等物質文化建設,參與漳州一中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發揮更大的精神引導作用。
5.重視教師專業建設,發揮科研先導作用,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有理想、有智慧、有愛心的歷史專業化教師隊伍,建立有利于歷史教研組所有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營造出歷史教研組家一樣的和諧溫馨、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使全組教師樂于教書育人,喜于教學科研,不斷提升自身歷史教學業務水平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三、具體目標與實施
?。ㄒ唬?、完善教研組制度文化建設
早在2006年高中新課程改革開始時,學校就陸續制定了《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五年計劃》、《漳州一中“名師”隊伍建設方案》、《漳州一中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計劃》等發展規劃,同時制定了具體措施,如《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漳州一中作業規范》、《公開課評價評分表》、《學分制管理要點》、《“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性評價表》等。在學校的制度指導下,歷史教研組落實形成《漳州一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計劃》、《漳州一中歷史作業規范》、《歷史公開課評價評分表》這一切,都促成了我校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與發展,也成為了我校歷史教研組學科課程文化建設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2006年以來,學校根據高中課程改革要求,根據校本選修課程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學校制定了符合學生實際的選課等指導方案,編制課程說明與選課指南,幫助學生依具興趣特長和潛在優勢進行科學選課,實現自我發展。為此,歷史教研組按照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創建適合歷史學科的適度走班制的管理制度與模式。同時按照學校要求建立歷史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落實歷史教案、歷史作業、歷史聽課記錄的管理細則。按照歷史選修課模式建立歷史選修課程管理體系,從師生教學兩方面創新管理,提高教學管理實效性。制定中國大學先修課程實施計劃,為將來歷史大學先修課程的開設做好準備。管理制度規范,將有序推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實踐。
?。ǘ?、突出校史課程文化載體建設
學校長期進行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著力完善圖書館、文學館、藝術館、科技館、校史館等五館功能建設,為建設書香校園提供場館支撐。歷史組利用圖書館、校史館開展歷史教育,利用漳州一中校史文化長廊開展校史教育,利用歷史電子專用教室開展歷史課程教學,以歷史課程建設為核心的學校歷史學科特色教學發展初見成效,逐步形成鮮明的歷史課程特色和文化。同時,歷史教研組要結合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漳州芝山書院的建設,以對朱熹文化的研究帶動具有漳州特色的歷史課程文化發展。
?。ㄈ?、開發開設地方歷史文化課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精神,歷史教研組第一:整體規劃歷史課程設計,優化課程結構并完善實施規范,在歷史學科教學進度、學科起始開設年級、學科選修模塊、模塊考核辦法等方面進行了適宜性調整。開發了《漢字:中華文化綿綿永續的家園》、《中國考古》、《中國傳統文化》《軍事史》《近現代國際關系》《福建戲曲》一系列的選修課。第二:在學校支持下,歷史教研組派出教師參加北京大學組織將認可“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歷史課程學習培訓活動,為我校在試點開設“中國大學先修課程”做好積極準備。第三:歷史教研組在高一年段共組織30多個歷史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做到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并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每年5月的學??萍紕撔鹿澒策x出優秀歷史研究性課題進行參展。在展出期間,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評選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第四:初中歷史開展中國歷史疆域地圖建設,提升歷史時空觀念。
這些轉變為創造性地實施歷史國家課程方案,進一步推進歷史地方課程和歷史校本課程建設,提升歷史課程建設與管理、評價制度,開發一批優質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校本課程提高了有利的條件,也促進對歷史地方課程資源的開放與利用。重視對福建省和漳州市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遺跡、歷史文物、歷史史料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我校歷史課程資源開發能力與影響力。
?。ㄋ模?、形成學科獨特的教研文化
1、突出學科核心素養教學
2016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意見稿)》公布,意見稿中列出了九大綜合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學會學習、身心健康、實踐創新,并分別對其進行了劃分,細化出 25 項素養。然而綜合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應如何落實在課程、教學中,是未來進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歷史學科也提出以時空定位、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歷史說明和家國情懷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在學校領導下歷史教研組堅持通過“全面發展,突出個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注重研究指導學生在課堂、課外的自主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促成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歷史教研組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與選修課程體先濃郁的學科特色,謀求學科課程資源開發和核心素養養成的高度統一。歷史高中教學以近年高考為指導,在高中歷史國家級必修與選修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高考歷史成績,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學習提供條件,同時歷史學科也通過尋找地方名人、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等方面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實踐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動、可供參考的案例。初中歷史以中考為依托,加大歷史教學研究,提升教學質量。
2、繼承發展,推進教與學方式改革實踐
學科教與學、校內考試與測評、考試測評信息分析與反饋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有機整體,是確保學校辦學質量重要日常工作。
在上一輪的改革實踐中,歷史教研組的教學方式有所改進和創新,教學管理力度加大,教師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創新。通過對省教育廳層面出臺和修訂的“福建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與模塊學習要求”學習,同時配合我校編寫校本作業、片段教學比賽、微課比賽、教師基本功大賽、數字學校資源建設、專題教研活動的開展,歷史教研組開始探索基于學科整體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基于綜合課程的主題式教學、基于自主學習的自主教學等,力圖從教學的角度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歷史教研組通過申報的市級課題的方式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改革對師生教學方式轉變影響的研究》的課題,旨在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真實記錄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收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案例材料,為行之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搭建平臺并提供理論指導。本課題的研究將促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教育教研能力,促進教師探究適合福建省新課程條件下歷史的教學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實效性。今后,申報省市課題轉變歷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ㄎ澹?、探索教研組教師培養模式
依據學校注意通過“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方式,推動教師更好地走上專業成長之路。歷史教研組要求教師讀專著、賞名著、誦經典、研課本、寫隨筆,引導教師多讀書、多思考,以開闊視野,充實底蘊,提高教育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教學反思工作,加強每節課課后反思、集體備課反思、聽評課后反思的實施與檢查,進一步提高反思的實效性;加強聽評課、集體備課、導師制的落實,讓“同伴互助”落到實處;組織名教師示范課和優秀教師研究課系列活動,名師引領,交流互動。歷史教研組要更多參加省市教研活動,經常為漳州市歷史教學活動開設講座,為我校歷史教研組教學培養更多新鮮力量。
歷史教研組立足學校發展中的問題來引領、承接課題研究,確定“歷史分層教學課題研究”、“歷史德育實效性課題研究”、“高效課堂課題研究”三個校本總課題,重視對青年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課題立項的方式帶動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發展,通過考試評價制度體系的創新,培養青年教師命題解題能力,更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理論水平的提升。
這些措施有助于歷史教研組進一步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完善教師管理與評價體系、創新名優教師和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教師進修培訓制度與教學研究制度。
?。?、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平臺
人才培養,學生發展評價,不可能不受到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在高考成績評價中,歷史教研組借助信息技術建立每位學生的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報告等,為教師精準教學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撐和服務。
堅持“全面發展,突出個性”的人才培養方式,強調人才標準的多樣性,適度超前引領社會人才觀的改變,從而為探索深化學生發展評價改革創造一定的先行條件。歷史教研組結合學校實際課程建設,建立配套歷史學科評價體系,例如要求學生為漳州歷史人物撰寫人物傳記,要求同學收集家風家訓,撰寫歷史小論文等活動;以備課組為單位,在校藝術節、科技節期間,開展歷史小制作、歷史劇表演、歷史小論文撰寫等活動。歷史教研組在校本歷史課程體系中要積極探索建立歷史選修課程學分認定制度、歷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評價制度等制度體系,積極嘗試歷史問卷、歷史調查報告、歷史小論文形式的評價體系。
- 上一篇:福建漳州第一中學普通高中歷史優質學科課程項目建設計劃[ 10-19 ]
- 下一篇:漳州第一中學展開2018年漳州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核心素養下的史料主題教學策略研…[ 11-12 ]